基督教共产主义社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满清为什么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向下

满清为什么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Empty 满清为什么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帖子 由 耶雪 周六 九月 17, 2011 11:16 am

满清为什么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reasonable的”,这个reasonable从字面上看是说是有原因的,很多人更进一步把它理解成为合理的,甚至是合法的,其中的差异亦可说是见仁见智。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明清更替的讨论经久不衰,按照网络时代“谁认真,谁就输了”的说法,许多多人都因为认真而输了,被一个论题折磨得茶饭不思,满遗,皇汉的帽子满天飞, 火爆程度几乎可以和“五毛”“美狗”之争媲美,这从另一方面反而越发显示出明清更替这一历史事件确实具有巨大的探讨空间。

谈起明清之争,就不得不说起阎崇年老先生,很多人对他非常之不满,前几年的巴掌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当然,扇巴掌的人已经受到治安处罚条例的处罚,求仁得仁,不待多言。

那么阎崇年老先生为什么要大谈“明亡清兴60年”呢?老先生其实已经在公开场合给了非常正式的答案:老先生和欧美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过学术交流,有一位美国学者非常诚恳地告诉他,在欧美社会,以研究历史为学术乐趣的学者们,对中国历史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蒙古,满族,为什么能以那么"落后""""的生产力状况,那么少的人,成功地征服并统治富裕,先进,人数众多的汉民族。

“成功地发现问题,就是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如果对西方学者的这一学术兴趣仔细思量,得出毛润之先生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敌人,仍旧做着***xx的迷梦”的结论,也是毫无阻碍的,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什么满清可以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以下是可能的一些缘由:

1,剃发易服,终结了大规模的猎头军事。

自从“尚首功”的秦国统一华夏,“首功”制度一直是中华帝国的核心竞争力,就好像罗马皇帝所说的“让士兵发财”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中国人从秦汉到明朝,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核心,一直都是首功制度,让士兵拎回更多的“贼人”的脑袋来领取封赏,是每个王朝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最重要的事情,体现了最彻底,最纯粹的权力意志,2000年来这个战争规则从未动摇。然而对于交战区的无辜生民而言,这实在是巨大的灾难和不人道,杀良冒功的事情从来没有被有效制止过,一直到戚继光的《绩效新书》《少保奏折》,都毫无办法,只能靠因果报应的说教来期望有约束效果。

针对普通人员的首功绩效制度,和“因粮于敌”的军队后勤制度,可能就是造成中国历史上多数战争后的毫无道理的人口锐减的元凶。

满清强制实行剃发易服,通过初期惊人的残暴,让其统治下的每个人,因为一种古怪的发型和装扮,成为敌对势力士兵完美的猎杀目标,反而从事实上彻底地改变了战争规则,以全民丑陋为代价,让主要对手--明朝的首功绩效制度彻底破产,东亚大陆原本盛行的超大规模猎头军事从此一去不复返,“斩首N万”的事情再也不可能了(日本人没有跟上形势,还继续在战场上砍人头,被空前的鄙视加仇视)。

虽然猎头行为并未完全消失,但是至少在中国,目标已经不再是普通人了,清军和以后的军队,也再没有建立之前那种可怕的“京观”。从这一点上,个人认为体现了歪打正着的人道主义。

2,释放刚需,催生中华美食

别误会,本文绝不讨论房价,在那个时代,唯一的,有利可图的刚需,不是房子,是食盐,中国从战国时代起,食盐就成了政府绝对垄断的行业,政府供养官僚体系的大部分开支,都是盐政得来的,在漫长的两千年多年里,无数慈父慈母,孝子贤孙,为了能让家人吃好一点,在盐上面倾家荡产,到明朝发展到一个极致,江淮的盐商,都必须自行跑到东北军营里缴纳盐税,拿到牌照才能继续营业。而满清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这方面的管制,让消费者得到了相对廉价的多的盐,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传统菜系,如川菜,鲁菜,粤菜,都只追溯到清朝,从一个角度说明清朝因为盐政减压,让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更多的活着的乐趣。

3,摊丁入亩,让中国人丁兴旺
即使在清朝时期,民族观念最强烈,坚持“夷夏之防”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摊丁入亩”是前所未有的善政,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宪政承诺,清皇愿意“永不加赋”!而且写在祖宗家法里进行自我约束,试问换做任何一个其他的王朝,谁能放弃这项伟大的生意?!“摊丁入亩”后中国马上发生了人口爆炸,户籍人口从两千多万飞速突破一亿,两亿,四亿!按照道德经“天下之大德曰生”的观点,以当时的标准,清朝前几个皇帝确实算得上仁德了。

4,务本归农,小冰期的生存之道
没错,很多人认为满清扼杀了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让一度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灰飞烟灭,让中国未能跟上欧洲的步伐,然而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讲,商品经济真的还就没有让更多的人填饱肚子重要,甘薯,玉米在明朝已经传入中国,但是正式的,官方的,全国性的推广和普及的工作,确实是清政府的政绩,明末清初有长达六十年的自然气候动荡期,现在被学者称为小冰河期,华北几十年大旱导致的巨大社会崩溃,让每个人陷入生存危机,爱新觉罗家正是在那个乱世中侥幸崛起的,他们杀过人,抢过粮,所以更知道什么是人权。

5,满语骑射,最高效的战争机器反而最人道
看过电影《风语者》的人,会明白一种使用范围极少的语言,在战争中巨大的利用价值,像满语那样的狩猎民族的语言,既有保密性,又有大量适合那个时代的军事专业术语,这一点是甚少有人提起的。

玩过《帝国时代》游戏的人,会知道骑射手在冷兵器时代是绝对的战略主力,流传日本的正版的“十八般武艺”的前两项,就是骑马和射箭,剑道只能排第三。

满语骑射,是清朝皇室内部一贯的教育方针,虽然在多数现代人看来可能毫无价值,却确确实实是当年满洲崛起的根本。满语骑射是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好办法,每年长时间的和大规模出巡围猎,既是军事训练也是团队扩展,这种健康环保,自力更生的大型户外健身活动,作为维持国家军事力量的效果,比起其他王朝拼命收税罚款支付军饷,滥发徭役,大兴土木,要好得多,百姓的负担也轻得多。

6 推广普通话

满族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大部分成员还是辽东汉人,清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明军搞“改革转制”改头换面来的,他们把辽东汉语方言作为行政系统的标准语言,事实上造成了普通话的诞生。

普通话,在今天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多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也就是多数中国人的下一代,都讲普通话,为了下一代的安全,最好我们成年人也都讲普通话。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各地的城市土著认为自己才是城市的主人,坚持在“自己的地盘”讲方言,一个人讲普通话等同于告诉城市土著们自己是无依无靠的外地人,不仅马上会挨宰,更可怕的是城市土著们认为“外地人”必将为自己手上昂贵的房子买单,实现自己所有梦想,这种“先入为主,后入为奴”的打算着实让人心寒。

如果“我们”存在,普通话就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第二大遗产,仅次于汉字。

7,满汉之防,限制公务员扩张
无论如何,满族在人数上远远少于汉人,满族人在官场上推行某种潜规则,限制汉族官僚势力的发展,客观上限制了汉族官僚体系的恶性膨胀,这是历朝历代的不治之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千百年来热衷考公务员,以当官为宗教,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人上人”的民族而言,满人的身份歧视简直算得上是一缕清风,限制汉人当官,在科举选秀里加入大量以貌取人的环节,又禁止“太监出京”,禁止“胥吏下乡”,对多数中国百姓而言,都是好事。可以说是用一种范围较小,社交层面的潜规则,阻止了那种更可怕更大规模的潜规则。

在中世纪的一些意大利自治城邦,人们为了防止潜规则,选一个“无依无靠”的外来户当总督,任期一满就能很方便的净身走人,可能也是因为类似的道理。

8,消解边患,缔造和平
直到现代以前,中原人对周边民族都抱有一种傲慢的优越感,对别人的合理需求视而不见,对抗议行为一般都倾向“零容忍”,这固然造就了一大批屠夫式的功臣名将,但是很多核心问题千年来一直被搁置,当游牧民族兵强马壮,中原的文明常常无法保护自己,直到贾宝玉时代还是没能找到化解“匈奴,女真”纠纷的办法(见《红楼梦》)。

满清从乱世中崛起,敏锐地观察到了各个民族,不同文化人群的需求,手段堪称高明:

通过厚待东蒙古部落,消灭西蒙古霸权,敬重喇嘛,促成了东蒙古的藏化,近现代蒙古人一度都有藏式的名字,而且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敬重藏文化,却有点儿反感汉文化。

同时,又组织汉民,回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垦殖,如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因为准格尔霸权的覆灭,清朝得以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地推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定居农垦,在较长时期维持了西北,华北的和平局面,这实在算得上是大功勋,当然也是有极大代价的,准格尔部因为其首领的多次反复毁盟,被暴怒的清朝皇帝下令实施了种族灭绝。

不过,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后来重新成为新的北方忧患,清朝最终还是没能保住鲜卑故地的大片领土,这实在已经超出清王朝的能力了。
耶雪
耶雪

帖子数 : 991
注册日期 : 11-06-0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