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共产主义社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二)

向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二) Empty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二)

帖子 由 geyimin 周三 八月 10, 2011 6:46 am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二)


五、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的界线和关系


  世界上包括精神意识在内的所有万物都是存在。存在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主观存在是指意识中存在的事物,如记忆中的一些事物,推测猜想中的事物,如回忆中的往事,设计中的房屋,想象中的事物等等事物都是主观存在;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相对,是指人体大脑机能中信息系统之外的,包括人体及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在内的所有的现实的事物存在。



  这里要说明一点:语言的含义,书本的内容,设计图的内容,电脑软件程序中的信息内容等等都是人脑信息系统的延伸,因此语言的含义,书本的内容,设计图的内容,电脑软件程序中的信息内容等也属于主观存在,但语言(声音)、书本、设计图、电脑软件程序的本身和电脑的硬件则是客观存在。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界线是主观存在是指人脑信息系统中虚拟的事物存在,而客观存在则是人脑信息系统虚拟的事物存在之外的所有现实存在。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人体关系;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自然界的关系;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人化自然的关系。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人体关系是:主观存在就是意识中的内容;意识是人的反应机能,它控制指挥着人体的躯体活动;意识是不能与人的生命体分离的,人离开了意识,就不成为其人(如印度的狼孩只能被视为自然界的动物),就意味着生命的死亡;意识产生并根基于人体的需要,不能离开人体,离开了人体,就无从谈起,因此从大体上讲主观存在与人体的生命是一码事,是“同一体”,它们之间如磁铁与磁铁的磁性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存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当然,主观存在与客观人体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如主观存在可以对人的肉体进行认识,从而使人的肉体免除病害。总而言之,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人体的关系是人类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组织关系。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自然界关系是:自然界的事物是不依赖,独立于,先于人类的存在,其生物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决定、影响着人的生存发展。如自然界中生物的生理功能规律,趋利避害本性决定着人类生命发展的特性,自然界中的水、空气,一定的温度、环境资源等等决定、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自然界的关系是:客观存在中的自然界(自然存在)决定、制约主观存在即人类生命的存在。



  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中人化自然关系是:人化自然即社会存在,是指来自自然界,但自然界原本没有的,通过人类的活动产生的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如房屋、公路,桌子,汽车等等都是人化自然;人的活动是在主观存在即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人化自然是由主观存在决定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是:客观存在中的自然存在(自然界)决定主观存在(人类反应机能、人类意识、社会意识),主观存在决定人化自然(社会存在)。这就是说,在物质存在中,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自然存在是第一性的,主观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三性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命题是错误的。



  六、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所谓社会发展规律,就是指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因此要正确认识社会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就必须从人类活动的本质中去寻找。



  什么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呢?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指人类活动的共性。从表面看来,人们的活动各不相同,目的似乎也不一样,但实质上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围绕着自己的趋利避害需要进行的。趋利避害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本质。这个本质是由生物的趋利避害本性决定的。无论人类进化到怎样的高度,只要还是生物界的一员,那么人类活动的这种趋利避害本质就不会改变。



  人类的趋利避害需要是基于自己的生理需要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例如,人类基于自己的吃的生理需要,最初会产生采摘野果的需要,随着对野果的认识而产生的知识,会产生种植果树的需要;随着对种植果树的认识而产生的知识,又会产生对肥料、除虫、浇水……等等的需要。



  在弄清了人类活动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清晰起来:人类社会是基于人类需要的活动而产生的,它发展的必定方向是人类的普世需要(普世需要指社会全体成员或社会大多数成员的需要)的方向,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们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即符合事物性质规律真相的知识,亦可称真理或真知)。这也就是说,社会的普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但它不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是人们的科学知识。



  人们的科学知识是在一代代人对事物不断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增长丰富起来的,这种逐渐增长丰富起来的过程就是社会逐渐发展的过程。



  社会大体是由经济构件和政治构件两大构件构成的(当然如果细分还可加上生活构件)。



  当人类的祖先认识到结成一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互助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时就结成了一定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最初的社会。



  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物质生活中方面能够过的舒适、安全和富足,不断地认识自然界和进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这种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的形态和产物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的经济构件。社会的经济构件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产生的,它的发展是由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推动的。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是令人难受的,人们都有能生活在一个冬暖夏凉环境中的需要。今天人们发明了空调器,使这一需要得到了实现,但在这之前,尽管人们有这种需要,却无法实现,这就是因为以前的人们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人们结成群体的目的在于分工合作互助。在分工合作互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一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的,因此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利益需要方面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如果不解决,那么分工合作互助就无法进行,人们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利益需要。人们为了使分工合作互助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以便通过分工合作互助实现更大的利益需要,就必须进行调解、处理、解决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的活动。人们调解、处理、解决这种对立、冲突活动的形态和产物的总和就是社会的政治构件。社会的政治构件是由人们为了处理、解决相互之间关系的冲突、对立而产生的,它的发展是由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推动的。



  政治构件是人们调解、处理、解决社会内部各种对立、冲突的形态及其产物的总和,其本质是维系和保障社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从而使分工合作互助能够协调顺利进行下去,使人们的需要能够获得更大的实现。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利益上的对立、冲突和斗争。我们的祖先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在相互之间的对立、冲突、斗争中,弱势的一方逐渐认识到如果放弃一些自己的一些利益需要,屈从强势的一方,服从强势一方的指挥,就能结成一定的群体,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于自己的生存更有利,于是就这样做了。这样做的结果就使群体即社会产生了。



  最初的社会是完建立在完全的人治基础上的。完全人治的社会是典型的特权、独裁、专制的社会,其特征是社会的治理是无章可循的,是按最高统治者随心所欲的意志进行的。在完全人治的社会里,最高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剥削、压迫、奴役甚至杀害社会成员,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处于当牛做马的悲惨境地,所以完全人治的社会体制是最不平等,公平正义合理性最差也是最不稳定的社会体制。在完全人治的社会体制下,尽管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的生活处境不满,渴望平等自由,对平等自由有着强烈的需要,但这种需要在人们没有找到解决不平等的方法之前,是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随着历史的推移,随着人们对社会政治体制合理性认识的深入即社会科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于是便出现了一种以人治为主,带有一些法治色彩的社会体制,如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就是这种体制。在以人治为主,带有一些法治色彩的政体下,社会的治理虽然是由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决定的,但还是有一定的法规可循的。以人治为主,带有一定法治色彩的社会体制相对完会人治的社会体制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这种社会的法规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善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处在的被压迫,被奴役的处境有所改善,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如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如果官员在超出法规的范围外欺压、剥削、残害百姓,那么这些百姓是可以到上一级官府中去控告他们从而使他们受到惩罚的。尽管以人治为主,带有一定法治色彩的社会体制相对完全人治的社会体制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它仍然是一种人治的、特权独裁专制的、少数人奴役压迫大多数人的社会体制,仍然是一种缺乏合理性的社会体制。



  在人治的社会里,大多数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处的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是不满的,这种不满有时会因统治者的过度压迫奴役而引发武装起义,从而推翻当时的统治者,但这种反抗斗争并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如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民举行反抗统治者的斗争数以百计,成功的也不少,但并没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社会体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封建专制的位置上。推动社会政治构件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是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是在社会体制中消除特权、不平等的方法。在人治的社会体制下,由于大多数人对特权、独裁、专制是不满的,因而人们也就在不断地寻求在社会政体中消除特权、独裁、专制的方法。1748年,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英国思想家洛克等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终于找到了消除特权、独裁、专制、人治的方法,这就是实行“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由于“三权分立”的作用能从根本上废除人治,有效地防止不平等、特权、专制现象的出现,合乎社会多数成员的需要,所以“三权分立”成了全人类的普世需要,它决定了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在“三权分立”学说的提出至今短短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按此学说建立起了社会政体的原因。那些至今还没有实行“三仅分立”的国家走向“三权分立”只不是时间问题而已。可以说,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这一社会科学理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由特权、独裁、专制、人治的黑暗野蛮走向了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光明文明。



  七、人类的力量——真理



  1、什么是真理



  真理就是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相,是指人们的主观认识与被认识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相相吻合而形成的道理、知识或理论体系。



  真理与谬误相对。人们的认识符合事物及其规律真相的是真理,不符合符合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谬误。从广义的角度讲,就本质上讲,真理就是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真相即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一个体系,它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上所有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真相的正确认识,因此真理依存于人的主观思维意识之中。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看我们的主观认识是否与自然法则的真相相吻合,与自然法则真相相吻合的是真理,与自然法则本像不吻合有出入的则是谬误和错误。实践不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主体,实践充其量不过是主观思维认识真理的一个条件或手段,检验真理标准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经得起人们主观逻辑思维的推敲,看它是否具有矛盾的地方,看它是否有能够被证伪的地方,看它是否符合充分理由律。



  相对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规律,真理也是无限多样的。事物及其规律由于是具体的,因此真理也是具体的。具体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相由于只有一个,是绝对的,因此真理也是只有一个,也是绝对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相对真理。有人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或“真理都是相对”。这种人肯定是在逻辑思维方面出了问题,不懂得世界事物及其规律的无限多样性和具体性,不懂得真理具有的无限多样性和具体性。



  真理分为自然真理和社会真理两大类。自然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真理是主观的,是以人们意志中的需要为转移的。



  从广义的角度讲,即从世界本原的角度讲,自然法则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存在,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也不能例外,属于自然法则中的一个部分,但是,从狭义的角度讲即从自然法则中演化出人的反应机能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角度讲,由于人面对的事物分为自然界事物和社会事物两种,自然界的事物及其规律是先于、不依赖并且是制约人类主观意识的存在,而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人类的反应机能主观意识的支配活动下进行的,是这种活动的产物,因此自然界的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社会真理则是主观的,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的需要(主观意志)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冲突的,因此这里所说的“人们的意志”不是指某一个人的意志或某些人的意志,而是指社会多数成员的共同意志即民意。这就是说社会真理就是社会民意的共同需要。如社会的好与坏,美与丑,善良与残忍,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等等都是由民意判决的,因此可以说民意就是社会真理的基础。
geyimin
geyimin
Admin

帖子数 : 1149
注册日期 : 11-06-06
年龄 : 55

http://www.gegod.com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